1月9日,新人崔万涛和李娟在北京举办传统的中国式婚礼。这场婚礼由民俗学家参与策划并亲自主持,用具、服装和仪式都严格参照传统婚礼的礼程要求,热烈红火的喜庆气氛让新人和宾客们沉醉。新华社发(丁明摄)
南方网讯 1月9日,一场由民俗学家参与策划并亲自主持的婚礼在北京举行,用具、服装和仪式都严格参照传统婚礼的礼程要求,热烈红火的喜庆气氛让新人和宾客们沉醉。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过文定:婚前一个月,把男女双方的时辰八字相夹,定下日期,男家带备“三牲酒礼”到女家。
过大礼: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带备礼金及礼饼、椰子、茶叶、槟榔、海味、三牲(包括鸡两对、鹅两对、猪脾两只)、莲子、芝麻、百合、红枣、龙眼干、糯米粉、片糖、洋酒、龙凤镯一对、结婚戒指和金链等等,送到女家。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将其中一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桔一对、手帕、女婿的西装、皮带、礼、银包、纸扇一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嫁妆:古时,女子需要一个大桔和一个小桔到男家做嫁妆,内放七十二件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还有“蝴蝶双飞”~较剪:“良田万顷”~尺,龙凤被、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拖鞋两对、睡衣和内衣裤各两套;子孙桶(痰盂),内放红鸡蛋一对、片糖两块、十只红筷子、姜两片、还要一把伞。
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男女双方均要穿着睡衣,女方更要在一个看见月光的窗口,开着窗进行。所谓“好命佬”和“好命婆”是男女家中的长辈,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从前,女方上头后便不准落地走动,所以上花轿时须由大妗姐背着。上头时“好命佬”、“好命婆”会一边梳一边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正日出门:打开红伞,代表开枝散叶。撒红豆绿豆和米于伞顶和车顶,用以辟邪。
三朝回门:一对新人代备以下物品返女家:金猪两只、酒一壶、鸡一对、西饼两盒、生果两篮、面两盒、猪肚、猪肉两斤。女家须留女儿及女婿食饭。回门后女家照例回礼,包括西饼、竹蔗、鸡仔、生菜、芹菜、猪头和猪尾。由于时代进步,一切从简,以上各礼均可以利是代替,代替猪肉的,谓之猪肉金。代替西饼的,也就是西饼金了。
禁忌:孕妇和带孝者都不可以目睹新人出门及过门,更不能触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物品。若“爬头”结婚的新人,须在其未婚兄长之裤裆下穿过才可以出门。
中西婚俗比较
中式之三书六礼
三书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礼书即礼物
●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迎亲)时用
六礼
●纳采古时相中哪个女孩,请媒人做媒,现代叫“提亲”
●问名男方托媒人探问女方之闺名和生辰八字
●纳吉八字通过后,托媒人送点薄礼,也叫“过文定”
●纳征正式送上聘礼,就是“过大礼”
●请期择日成亲
●迎亲把新娘接回家
西式之吉祥象征
●新娘抛花球谁接到就象征她快要结婚了
●新郎抛袜圈谁接到就象征他快要成新郎了
●SomethingOld母亲传下来之婚纱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
●SomethingNew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
●SomethingBorrowed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象征带来财富
中西合璧的广州婚礼
婚礼前,先通过婚纱影楼照婚纱相。通常,新郎、新娘会请自己的未婚朋友做男傧相、女傧相(俗称“兄弟”、“姐妹”)。
婚礼当天,新娘由“姐妹”陪同到预先约定的美容中心做发型、化妆;而新郎的“兄弟”则装扮花车。吉时一到,新郎领着众“兄弟”到新娘家接新娘。这时候,新娘的“姐妹”会严守层层大门,与新郎及其“兄弟”唇枪舌剑,索取“利市”(俗称“姐妹钱”)。
得了利市后,众兄弟、姐妹才热热闹闹地簇拥着新郎、新娘去男家。有的时候,尽管新娘家离酒楼近在咫尺,花车也要特意绕个大圈子经过吉祥路、长寿路、万福路、百子路等,以取好“意头”。随后,新娘由新郎陪同返回娘家,俗称“回门”。在婚宴中,新郎、新娘每席必敬酒;宴毕必敬茶,宾客则以“利市”相赠。(编辑:姜志)
1月9日,新人崔万涛和李娟在北京举办传统的中国式婚礼。这场婚礼由民俗学家参与策划并亲自主持,用具、服装和仪式都严格参照传统婚礼的礼程要求,热烈红火的喜庆气氛让新人和宾客们沉醉。新华社发(丁明摄)
1月9日,新人给高堂行跪拜礼。当日,新人崔万涛和李娟在北京举办传统的中国式婚礼。这场婚礼由民俗学家参与策划并亲自主持,用具、服装和仪式都严格参照传统婚礼的礼程要求,热烈红火的喜庆气氛让新人和宾客们沉醉。新华社发(丁明摄)
1月9日,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穿过北海公园。新华社发(丁明摄)
1月9日,两名女士好奇地掀起轿帘,偷看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