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9月3日专电(记者高璎璎)中国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婚庆服务行业仍处在成长期。
史康宁说,过去不少人结婚都是找朋友帮忙,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闹一下。现在新人越来越重视婚礼的质量,愿意把自己的“终身大事”交给婚庆公司,接受专业的婚庆服务。以北京为例,1995年北京有10万对新人结婚,经过婚庆公司承办的不到5000对,不超过总数的5%;现在,每年结婚的新人不到10万对,但经婚庆公司承办的每年有3万对。
我国每年有1000万对青年人结婚。全国婚庆消费市场额度约为2840亿元。规模巨大的婚庆消费支出,给我国的房产、装饰、家电、烟酒、食品、服装、摄影、化妆、首饰、工艺品及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带来无限商机。史康宁指出,由于婚庆行业消费群体的数量相对稳定,单位消费额度不断增加;并且行业不受时局、节气、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将始终处于稳中有升,不断壮大的格局之中。婚庆行业市场必将保持刚性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婚庆服务行业的商机。然而史康宁认为,目前我国婚庆行业发展尚处在成长期,不仅发展格局不平衡,呈“南(方)冷北(方)热”,而且婚庆市场无序竞争、低端服务仍占据主流。就其内因而言,婚礼文化概念陈旧、行业品牌意识淡漠,行业发展游离世界时尚潮流之外等人为因素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就外在因素而言,相关政策、管理尚未到位,高层次策划、资金投入少,也制约了行业发展进入健康、红火、可持续的轨道。
他说,目前中国婚庆服务行业具体存在5大问题:首先,行业缺少规范和标准。如一个好摄像师的标准,应该拍哪些内容、拍多长时间、从何时开始拍,用什么型号的摄像机等等。全国各地的婚礼主持人都说自己是金牌主持人,十大名嘴,其真实水平无法衡量。婚庆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多为兼职,增加了规范管理的难度。婚庆服务公司还停留在中介的层次。
其次,虚假广告,价格圈套。一些影楼夸大宣传,摄像、结婚照的效果与样本不符。有的婚庆公司在广告上说“有自己的车队”“有新款加长车”等,其实所有的车都是临时雇用别人的,有的是公车。还有的公司甚至打出低于成本的价格吸引顾客,“一辆奔驰车50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有这等好事,可别高兴太早,婚庆公司总会找到理由变相收费来弥补损失。
第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人根本不懂婚礼婚俗。诸如“结束”“用掌声送新人一程”“二鞠躬”等这些婚礼避讳的用语经常能在婚礼上听到。对婚礼文化缺乏认识,有的婚礼上竟然以“梁祝”“泰坦尼克号”的旋律为背景。
第四,缺少对婚礼真正意义的认识,认为伶牙利齿是主持人的第一要素,喜庆热闹是婚庆的第一要素。
第五,行业品牌意识淡漠,缺乏知名婚庆公司和知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