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时代,产品虽重要,但不再是***指标,消费者需求、企业服务等都是举足轻重的。
企业经营中,免不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
产品好,宣传跟得上,为什么还是吸引不了人?
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别人的生意越做越大,而自己却越活越艰难?
面对消费群体,营销究竟该怎么做?
此类问题,深深困扰着很多人。
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你没有真正搞懂消费者,没弄清楚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是什么?
而如何搞懂消费者,下文有3则小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01
有一天,一个老太太走进一家水果店,问老板:“这个杏子怎么样?”老板说:“刚上市的,又大又甜。”
老太太没买,又走到另一家水果店问了同样的话,老板还是同样的回答,老太太还是走了。
就这样,老太太看了好几家水果店,*后还是什么也没买。其中一个水果店的老板很纳闷地问:“我看你走了好几家水果店了,您到底想买点什么呢?”
老太太回答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杏子,可是只有甜的卖。”
老板恍然大悟。
其实,很多时候,企业只是一味从自身角度宣扬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多么的好,但却忽略了顾客的真实需求,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产品能帮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02
在某旅游景区附近有一个村庄,甲和乙两个农户种西瓜,然后到游客必经之路上去卖。
他们瓜的品质几乎没有差别,打出的标语也一样,都说自己的瓜“甜过初恋”。但是甲的生意总是比乙好,就算乙用喇叭大声的吆喝也不行,这是为什么?
原来,甲农户在自己的瓜摊旁搭了个草棚,并摆上了桌凳,可以供游客在旅途中歇歇脚。然后从水井里打了一缸冰凉的水,把西瓜都冰了起来,游客能吃到冰镇的瓜,可以解暑。每次有游客开着车想多买走几个,甲都很热心地帮忙装车……
这个小故事很好懂。旅客的真实需求是休息、解暑和解渴。单靠西瓜这一项产品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其实,甲农户卖得已经不是西瓜,而是一种服务和解决方案。而乙总是想把自己的瓜,也就是产品销售出去,而忽视了游客的真实需求,忽略了为他们解决问题。
瓜农乙之所以竞争不过甲,关键就在于乙还停留在卖货思维、销售导向,而甲则具备用户思维,能够从顾客角度出发,去思考围绕顾客的需求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03
一个冬天的早上,菜贩张老板看到熟客王大妈走了过来,就远远地打招呼:
“王大妈,您老真准时,这刚过七点钟,您就来了。今天想带点什么菜?牛肉和鱼可都是才卸的货,新鲜着呢!”
“今天不吃鱼了,来一斤牛肉、一把西芹。”
“这大冷天的,吃一顿土豆炖牛肉可真是美,您大孙子一准会多吃两碗米饭。”
“小伙子再给我来几个土豆。”
“好嘞!牛肉、西芹、土豆,一共65.5元。”
给王大妈找完零钱,看她走远,还不忘提醒一句:“大妈,天冷路滑,您老慢走。”
随后,张老板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下了王大妈今天买菜的品种和分量等信息。如果他发现大妈*近连续几天买菜的分量比较大,就会问是不是有亲戚来小住,然后根据亲戚来自哪里,来推荐对应的肉菜。
有人说,这不就是菜贩和熟客的日常对话吗,有什么好看的?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没有,菜贩张老板自始至终都没有跟王大妈说他的菜有多便宜、产自哪里、有多好吃......而是在平时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获取了王大妈的行为习惯,比如总是七点出门买菜,喜欢买鱼和牛肉,家里有个大孙子,甚至连有哪些地区的亲戚都在了解的范畴之内。
而这就是常说的以用户为中心,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营销。
故事虽小,道理很明确。
如今的时代,产品虽重要,但不再是***指标,消费者需求、企业服务等都是举足轻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