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管理的几乎总是言必称欧美,想当初文革后没几所大学开设管理课程时,教授我们管理专业的老师还有几位是留苏的,油印的课本内容都是美日西欧的东西,当时感觉好新鲜,以为这企业管理专业很牛。
无论怎么讲管理,中国的企业始终有股中国味,有的叫中国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了多少年,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套路。老毛说中西医结合,他一去,居然有个搞物理的中科院院士冒出来,说要消灭中医只要西医,弄得搞中医的人老大不高兴。不管这些有文化的人怎么说,全国各地中医院都还是生意兴隆。
搞咨询这些年,见了些人装神弄鬼,学了一点西洋音乐,乱弹琴,书上的没搞明白就搬下来,给人乱抓一副药,说是如何对,结果驴头不对马嘴。
所谓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企业管理确实有相当多的东西,搞得好,适合中国企业吸收,搞得不好就害人。中国的现状是什么?中国企业的心态是什么?中国企业文化如何?这和西方相差比较大。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传统的所谓封建残余现在在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些所谓的封建残余中,还有不少东西被西方人津津乐道,比如西点军校学孙子兵法,孔子学院遍布全球,甚至奥巴马演讲中也来两个中国成语……
中国以前管理方面的东西主要在政府管理和军事管理领域,企业管理几乎是空白,这是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差别。现今可以借鉴在企业管理上的东西,就显得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些东西对国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东西对我们自己以及客户的影响,涉及我们和客户的最初沟通、对咨询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判定上,既有价值观上的影响,也有具体方法上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吧,这就是涉及思想上的也可称之为管理哲学意义上的影响。
从人数上说管理的话,现在企业管理说的是数百人至数万人这个范围内的管理,且主要是经营方面就是涉及利益的管理。这个数量人数的管理是封建统治者都刻意回避的。我们从《四书.大学》上看那句千古名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两句古话说的是管理好自己就管理好了国家和世界,缺乏中间环节,虽说说了一个家,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间环节,反而给一些家族企业的思想意识或者说企业文化带来了麻烦。这两句的土壤是封建制,现代企业哪怕是家族企业也不能放在红楼梦那个环境中了。记得那个得诺奖后又因82+28出名的杨振宁教授有过一篇文章,说那个格物致知影响了他的科学思维。我记得当时看了觉得这格物致知和牛顿的静态物理学差不多,似乎比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要差个级别。当然这是扬教授的观点,而且还是我看了杨教授文章之后至今回忆得来的印象。
抛开这个因素,仅就格物致知诚意修身的说法而言,又确实是很好很强大的。同样是诺奖得主的丁肇中教授就说《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企业管理讲的是系统,还要讲环境。中国历史上究竟是如何在探究人数为数百人至数万人这个范围人数的管理呢?在中国历史上,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时期是要听皇帝一人的,那个中央集权说啥是啥,所以一个百人至万人的群体或者说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范围受限。而恰恰在乱世,有的历史书说是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一群草莽英魂给了我们很好的研究空间。
这个典型的历史环境有春秋战国、秦末乃至每个划时代的朝代末期或者说是一个新朝代的初期,也就是改朝换代的乱世,比较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多只队伍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有的半道上就不见了,要么被消灭要么被火并。这些群体这些团队的兴衰与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何其相似。
有本《水煮三国》,将三国看做竞争市场中的三类公司,一类是实力雄厚、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大公司,如曹操这样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国企;一类是依据特色,固守一块市场,伺机扩张的中小型公司,如孙权这样的家族企业;还有一类是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兴企业,如刘备这样卖草鞋起家广纳人才的民企。这本书到是幽默地把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和西学揉到了一块,让人在笑中体会管理。
从现代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国家这个词很有问题,国怎么就成了家了呢?原来是吾皇之家天下,现在可不是,对不?祖国的英文motherland翻译成中文就是“妈地”,似乎也不怎么对劲。从语法上说话上也差大了,中国人说“我昨儿个早上在知春里吃的早餐。”说的是吃早餐,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在早餐前面我后面整了两圈,然后才早餐。人家英语直接就先说我吃早餐,然后你爱听不听,一直把昨儿个早上在知春里这些时间地点统统放句子后面:I ate breakfast yesterday morning in Zhichun Li.这说明什么呢?西方人目的很直接,中国人很重视过程,都是很好很好的优点,也可以说是东西方思维的特点吧,我认为这对从管理思路上研究中学西学很有关系。
国学与西学的差别是否还在于对技术的深究?中国历史上的人太大套,登顶在伟大的王草圣留下《兰亭序》的晋朝,出现了一股清谈之风,似乎十分高雅,实则于世无补。墨子到是很精巧,不知怎么就无传人,后来的朝代不知怎么又把精加工之类的事说成是奇技淫巧?是不是独尊儒术留下的后患?
还是说医吧,西医用来检查比较准,中医来得慢一点,毕竟还是生物制剂,和环境比较和谐,副作用也不大。想起那句和管理有关系的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还有一句是:上医防可病之病,中医治未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管理咨询有时和医生有点相类,理论指导很重要,无论中学还是西学,都要结合实际,照抄照搬生吞活剥不行,理论要精,实际要清,搞出的管理咨询方案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